堅持老派浪漫
為什麼我們還需要一台MX-5
身為長期擁有Mazda MX-5(ND2)的車主,被暱稱為ND3的2024年式MX-5「二次小改款」在去年底誕生時我就很關注;總思忖著,我該為它的升級考慮換車嗎?現在,有著一身獨特「鋯石棕」車色的ND3終於來到手上,我試圖在它身上找答案。
文:Enzo、攝影:高大鈞
無論被稱為ND2或ND3,都無法改變現行第四代MX-5(ND世代)從2015年出世(2016年引進臺灣)至今、產品壽命已高達9歲的事實。先前我曾撰寫過《油轉電大勢 愛與痛的邊緣》一文探討,以Mazda這家規模不算大的車廠來說,在油轉電的時代趨勢下,要為MX-5這部品牌icon進行大改款並不容易。簡單來說,無論是油電或純電系統上身,都將破壞這台以輕量化、純粹駕駛樂趣為標榜的Roadster,一直以來吸引萬千車迷的的基本要素。
因此,當所謂的ND3出現時,身為擁護者坦白講並沒有大驚喜,因為基本結構並沒有任何變動,但另一方面卻也感到欣慰,因為時至今日,還是有這樣的車廠並沒有「為改而改」。
所謂ND3的改動,基本上在外觀僅更改了整合日行燈並附上ALH的LED頭燈,尾燈亦同步改變樣式;17吋輪圈的造型也略有不同,同時新增先前已見於MAZDA2的「天際灰」車色。
內裝焦點,當屬中控螢幕加大至8.8吋,USB插槽換成雙Type-C規格,但依舊沒有無線連結CarPlay與充電板功能;更可惜的是,原本停車靜止即可使用的中控螢幕觸控功能,小改後得完全仰賴下方旋鈕操作,以老車主的角度來說甚是不便。試駕的RS版本依然有Recaro座椅,但軟頂則僅有黑篷選擇,而小改前RS車型的藍篷則不再導入。
此外,智慧前行煞車輔助系統 (SBS) 與二次碰撞迴避系統是新增配備,但MRCC自動跟車系統並未導入,由新增的方向盤右側按鍵、改為全數位的左側儀錶都顯示介面已完備,但就是被閹割掉了。可能有人說開Fun Car不需要自動跟車,但以國內經常擁塞的路況來說,這類配備當然有比沒有好。
回到文前提到的駕馭本質,此次試駕的手排車型升級非對稱式限滑差速器 (Asymmetric LSD),原廠強調可透過改變減速入彎及出彎加速時的差速齒比,穩定抑制車輛因後輪驅動力變化而產生的側滑或轉向過度,強化過彎時的動態穩定性。另外,新車也於原DSC動態穩定系統新增手排車型專屬的全新賽道模式 (DSC-TRACK),按下後僅會於車輛因極限操駕而失去控制的狀態下才會介入控制,讓車手的自主性更高。
為了這樣的升級,我在狹小的北47山路來回奔馳,可能開得還不夠激進,前述的配備所造成的效果並不明顯。但以一部原廠MX-5來說,現在的ND3絕對是ND世代最均衡的一部。在2019年ND2剛誕生時,原廠懸吊偏軟,過彎的側傾之大,總讓人難以理解這是一部強調駕趣的小跑車。再者,高速時略微漂浮的手感,車主通常得藉由加寬輪距、更改底盤定位、換裝避震器或升級胎框等手段,讓車子開起來更穩定。之後隨著年式轉換,追加了KPC穩定系統、裝配Bilstein避震器的RS車型首度導入,MX-5的動態表現愈來愈對味。而這一次的ND3,在我開了一下之後,馬上就覺得不太需要再升級了,頂多把車上的Bridgestone Potenza S001配胎升級、或換一套煞車來另片,基本上已很夠用。
對我來說,ND3並沒有讓我有換車的衝動。中央螢幕雖然更大、更清晰,但無法觸控操作,加上仍須有線連結手機才能充電、使用CarPlay,感覺並未「升級」。而首度上身的MRCC在引進車型上被取消了,即使手排車型沒有全速域功能(30km/h以上才啟動),但我認為還是相當實用的配備,畢竟競爭對手如Toyota GR86/Subaru BRZ的手排車型,在24年式均已導入自動跟車系統,更不要說較低階的Suzuki Swift Sport或更高階的Toyota GR Yaris。
在最重要的動態表現部分,升級的LSD確實讓過彎時,車尾迴旋的動作更洗鍊,但類似歐洲高性能車的DSC可分段模式,坦白講由於MX-5扭力並不大,我覺得效果有限。
總結來說,若你從沒擁有過這款日系小跑車,ND3絕對是目前最成熟的一代。畢竟,一台直置NA(自然進氣)引擎、後輪驅動、手排設定的小跑車,新車市場已少見。何況,它還附贈象徵開放、自由精神的敞篷。當開篷行駛於靜謐的山上或是壯闊的海岸時,那種舒暢的行車感受,在這個價位區間絕無僅有。尤其在油轉電的時代趨勢下,這樣老派設定的汽車以後也難再有。它可以幫助我們時時想起,什麼才是純粹駕駛,還有與清風、陽光直接接觸的浪漫感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