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派新車之必要
電動車當道,為何我仍堅持老派新車?只因不想忘記駕駛的感覺。
文:Enzo
在這個電動車當道的時代,傳統燃油車、尤其是有著三個踏板的手排車,似乎早已成了極少數派,甚至被認為是時代的遺物。然而,對於某些駕駛者來說,開車不僅僅是從 A點到B點的過程,更是一種感官體驗,一種與機械之間的交流,一種純粹而無法取代的駕馭樂趣。因此,儘管新能源車鋪天蓋地,我們仍然選擇擁抱傳統燃油車,甚至特意挑選那些仍然維持老派設計的新車。
機械感與駕駛樂趣的純粹性
駕駛一輛老派汽車,意味著你需要全神貫注於路面狀況,聆聽引擎的聲音,感受轉速的變化,並在最佳時機換檔。這不僅讓駕駛更具挑戰性,也讓人更有參與感。相較之下,電動車的駕馭方式往往過僅限於「開」與「關」,少了機械的回饋感,更像是在操作一個電子產品,而非一輛有靈魂的機械。


這種機械感的純粹性,在今天的市場上越來越難得。傳統的手排變速箱,除了帶來更直接的動力傳輸,也比自排或無變速箱的電動車更需要細膩操作。每一次的換檔,都伴隨著油門收放、離合器的踩放,以及引擎轉速的變化,這些細節都可以讓人感受到駕駛的節奏與韻律。這種親身參與的快感,是任何電動車的單踏板駕駛模式無法比擬的。

情感與回憶的連結
對不少步入中年的人而言,人生第一台車可能是一輛手排小車,它可能來自長輩的老車,也可能是自己辛苦存錢買下的入門車款。這些車陪伴我們經歷無數成長旅程,從第一次熄火的窘境,到每一次完美降檔時的成就感,甚至是學會「跟趾」或「雙重離合器」動作時的快感。
當汽車工業開始追求電動化、自動駕駛與數位化介面時,我們這些懷舊派的「老人」卻更渴望一種能找回駕駛初心的車款。因此,即便是新車,我們仍然會特別選擇那些維持老派設計、或提供手排的車型,比如Mazda MX-5、Toyota GR86或是Lotus Emira等車。這些新車的存在,就像是對純粹駕駛樂趣的最後致敬,雖然小眾,卻也凸顯了車廠的堅持與骨氣。


少了電子干預,簡單且快樂
現代汽車,尤其是電動車,搭載了大量電子輔助系統,雖然這些科技提升了安全和便利性,但同時也讓駕駛變得更加「被動」。你不再需要判斷何時換檔,車輛會自動決定最佳行駛狀態;你不再需要細膩控制油門,電腦會幫你調節動力輸出;甚至連煞車都可以由輔助系統來接管。這些技術雖然方便,卻讓駕駛變得更懶,人車互動更薄弱。
相較之下,傳統的手排燃油車更為簡單,機械結構紮實,少了許多可能故障的電子元件,也因此更為耐用。開一輛機械式節氣門的老車,就能感受到油門與動力的直接連結,那種隨踩隨有的反應,遠比當今大幅過濾、過度電子化的車款來得更有靈魂。

抗拒過於便利的汽車時代
今天絕大部分的新車,無論是純電還是油電,都在追求極致的高效率與便利性。從手機遙控、自動停車到半自動駕駛,這些科技讓開車愈來愈不需要技巧。但問題是,當所有的事物都變得太容易,駕駛這件事是否也失去原本初衷。


一台傳統手排車,需要你投入心力、需要各種專注,它要求你去「開車」,而不是「坐車」。正是這種不便,才讓駕駛成為一種有趣過程,而不只是單純移動的無趣旅途。當我們選擇一輛手排燃油車、甚至搭上後輪驅動與輕量化車身,我們選擇的不只是交通工具,而是一種對抗無感駕駛的態度。


駕駛,不該只是單純移動
電動車時代的來臨,無疑帶來了更高效、更環保的移動方式,這是科技的進步,也是趨勢的必然。然而,對於真正熱愛駕駛的人來說,車不只是交通工具,而是一種生活方式,一種與機械互動的獨享樂趣。


因此,在2025年我們仍然執著於手排燃油車,並刻意尋找那些維持老派設計的新車。因為我們知道,當這些小眾車款逐漸消失,真正的駕駛樂趣也將不復存在。而在那一天到來之前,我們仍會繼續享有這些純粹、直接且令人著迷的快樂時光。
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
---|---|---|---|
![]() | ![]() |